【中文】:咬文嚼字 【读音】:yǎo wén jiáo zì 【正音】:嚼;不能读成“jué”。 【辨形】:嚼;不能写成“爵”。 【咬文嚼字的意思】: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。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。 【出处】:元·乔吉《小桃红·赠刘牙儿》曲:“含宫泛徵;咬文嚼字;谁敢嗑牙儿。” 【近义词】:字斟句酌、吹毛求疵 【反义词】:走马观花、不求甚解、囫囵吞枣 【用法】: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多含贬义 【繁 体】: 【五 笔】: 【咬文嚼字造句】 1、学习文件不能只咬文嚼字,关键是领会文件的精神实质 2、读书时老徐常常不求甚解,喜欢咬文嚼字,时而也会吹毛求疵。 3、他们在他们的世界里,成王败寇;我只想在我的句读里,咬文嚼字。 4、我爱咬文嚼字,你素直来直往,你觉得我装做作,我恨你不懂我的玻璃心,不过痴女怨男罢 5、你看得清我的天真,我却看不透你的城府;就像再好的句子不过是咬文嚼字,而我却才尽词穷。 6、我们应该正确理解文字含义,千万不要咬文嚼字。 7、我愿意保留我的俗不可耐的名字,向我自己作为一种警告,设法除去一般知书识字的人咬文嚼字的积习,从柴米油盐,肥皂,水与太阳中去找寻实际的人生。——张爱玲《必也正名乎》
评论